钱学森比较有才华,还从事过美国军事机密研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是我国科技事业的杰出人物。然而,他的留美生涯却充满了坎坷和险阻。
二战刚爆发,美国对火箭、原子弹等军事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一大批科学家被召集进行相关研究。1936年,钱学森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展开了他在美国的科研生涯。冯·卡门等科学家看中了钱学森的才华,为他争取到了从事美国军事机密研究的许可证。
钱学森在美国展开了多年的学术研究,并在1947年成为麻省理工院的正级教授。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对回国的渴望日益强烈。他迅速获得了从中国政府的邀请,表达了回国的决心。

美国对此表示不甘心,开始设法挽留钱学森。1950年5月18日,美国决定吊销钱学森的涉秘研究院的研究许可证,理由竟然是怀疑他是美国共产党成员。这一决定引发了钱学森回国之路的波折。
面对美国的阻挠,钱学森坚定地表示:“我姓钱,但这不代表我爱钱。”尽管美国提出多倍薪资的诱惑,但钱学森义无反顾,选择回到祖国,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然而,美国并没有轻易放过钱学森。他被拘捕并关押在特米那岛拘留所,成为被美国监视的对象。在特米那岛上,钱学森经历了艰苦的15天,不仅身体瘦弱,心神憔悴,更面临着美国特工的严密监视。

在这个过程中,钱学森的妻子四处寻求帮助,最终在李·杜布里奇等正义之士的帮助下,他才得以保释出来。然而,即便获得自由,钱学森仍然受到美国的限制和监视。
1954年6月,中美双方开始谈判,美国方面谎称中国留学生不想回国,试图误导国际社会。这一时期,钱学森的妻子冒险寄出一封信件,通过亲戚寄到中国,最终由周总理亲自看到。这封信成为揭露美国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真相的铁证。
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终于登上了归国客轮,顺利回到了祖国。然而,即便回国,钱学森的艰辛并未结束。在深圳罗湖桥入境的地方,经常发生刺杀事件,为了保护钱学森,他的妻子吩咐儿子一旦有人刺杀,要第一时间趴在父亲身上,用自己的身躯来保护父亲。

幸运的是,钱学森一家在这个关键时刻没有遭遇刺杀事件。1955年9月24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结束了在美国的漫长留学生涯。
回国后,钱学森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航天、导弹、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坚韧毅力、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都使他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
钱学森的留美经历,是一段充满波折和挫折的人生旅程。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科技事业的无私奉献。钱学森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传奇,更是中国科技崛起历程中的一个鲜活篇章。他的坚持和回国的艰辛经历,为后来的留学生树立了榜样,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科技成就。